(点击观看视频)
盛夏时节,从2024年“匠心向党”潍坊市第二届梦金园杯传统工艺创新博览会上传来喜讯,我校教师孙培金的柳编作品“盛世瓶”荣获“金奖”。

“我从小在祖父辈的影响和熏陶下,耳濡目染,对柳草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孙培金老师介绍说。柳草编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实用价值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柳草编制品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体现出精美、大方、质朴、实用的特点。使用的编制工具很简单,如镰刀、剪刀、麻绳等,使用的编织材料柳条、蒲草等取自大自然,非常环保,路边河边随处可找。编织成品主要有笸箩、团圆筐、元宝筐、花瓶、花盘、斗笠、饭笼、木匠筐、粮囤、储酒缸、蒲扇、草鞋等等。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是家家离不开的生产生活用品。直到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变,生活中用的少了,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不变,柳草编作品在造型、材质、肌理等方面体现出特别的审美价值,其独特的魅力影响深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柳草编技艺仍在像孙老师这样的爱好者手中代代相传。





“我88岁的老母亲虽然年龄大了,仍然很喜欢动手编织作品,我的儿子孙键、孙子孙鸿飞都跟着学会了柳草编技艺。柳草编丰富了我的家庭生活,让我们几代人体会到获得感、成就感!”,孙老师笑着跟我们分享。在孙老师的家中,我们看到了祖孙几代在一起编制柳草编作品的画面和获奖证书。作为孙老师的孙子,孙鸿飞编制的“团圆筐”入选潍坊市“非遗少年做”优秀作品展,潍坊市文旅局为他颁发了证书。孙老师在学校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成立柳草编技能小组,培养了孙铭超、刘伟、王海东等一批编织小能人。每周末有空,孙老师都带着作品去诸城蔡家沟艺术村赶“非遗大集”,每当作品被人们团团围住,驻足欣赏,他总是感觉到心满意足。



“今后,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在造型和技法上继续加以创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孙培金表示。他的柳草编作品还在2023年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展示周“潍坊好手艺”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金奖”,其本人是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近年来,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学校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先后设立“掐丝珐琅”“诸城古琴”“诸城绿茶”“剪纸艺术”“柳草编技艺”等非遗大师工作室。其中师生非遗项目“掐丝珐琅”系列作品亮相全国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第十三届东坡文化节并获奖,学校参与承办2023年诸城市“黄河大集 四季非遗”展获好评。学校将非遗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部分教师培养成传承人,把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吸引进非遗社团,积极打造地方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